「未來人才」需要具備的自主學習力
近年AI技術的發展為知識應用帶來更多可能性,透過簡單指令,能生成高品質論文或將想像轉化為圖像,打破以往我們對專業領域的想像。面對未來的挑戰,學校需要發展出能讓孩子「準備好」的課程,2023世界經濟論壇指出,未來的工作將更強調主動性、溝通能力、團隊協作以及解決問題等「內在能力」。因此,以啟發內在學習動機為目標的「PBL教學法」重新在教育圈引起討論。
「黑松尋。耕課程計畫」致力於協助夥伴學校推出校本課程,提供孩子各階段的探索學習機會。為更了解PBL及孩子自主學習的方法,特別邀請臺南市虎山實驗小學校長林勇成,一位在校園推動「孩子自主學習」經驗豐富的教育家,分享他在校園的實踐。
PBL課程是「面對真實問題」的學習
PBL(Project–Based Learning)中文譯作專題式學習。透過讓孩子接觸自身環境,並提供知識的選擇權,讓孩子在興奮與好奇中學習面對真實問題。以下整理PBL課程的三大特性:
以孩子為中心,老師放手給孩子決定學習內容
老師如同陪伴者,搭建鷹架,讓孩子專注於自我覺察與深度學習
透過課程設計,讓學生主動參與真實世界
PBL的六大核心內涵,讓老師設計出自主探索課程 (資料來源:親子天下NO.126)
主動學習的校園風氣,讓學生啟動內在學習動機
在虎山實小的校園裡,孩子總是會出其不意地拿著出現在環境角落的動植物,跟老師分享他們的發現。這些自然的習慣,都來自課堂中的薰陶,因為「自主探索」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談起以探究式學習建立自發學習的校園環境,勇成校長說「其實不複雜」,接著以一堂「不塑之客」的課程為例,說明執行PBL的三大階段。
讓孩子自己尋找他們想學什麼:孩子在接觸在地環境後進行討論與投票,選出「塑膠垃圾」為課程主題。
搭建鷹架:老師利用海報活動引導孩子寫出邏輯性的內容,並提供專題產出的流程、目標,展示好的參考典範。
發表的舞台:課程的最後,班級安排了一場社區宣導活動,讓孩子向里長、地方居民簡報他們的想法。
課程結束後孩子們還加碼提議要真的「走」進社區,親自跟店家分享減塑宣言。「這就是讓孩子主導的神奇之處」校長微笑著說,「孩子會變得主動投入、展現自信」。
孩子藉由海報製作將解決方法有邏輯的呈現,並在社區宣導說明會上分享專案內容。
掌握自主學習的2大心法:以孩子的選擇為中心、研究比檢核更重要
身為推動自主學習課程的過來人,勇成校長透過故事分享兩項經營心法。
心法一:學生才是主角。
曾經,學校在課堂中鼓勵孩子使用望遠鏡觀察附近的鳥類,引發一位孩子提議展開「不同的鳥類用什麼不同的材料築巢?」的研究。這堂課最後在孩子們的踴躍提案中延伸成一學期長的課程。校長讚揚:「老師充分地尊重孩子的主動性,所以孩子才能不斷地主動學習」。
心法二:研究比檢核更重要,從PDCA進步到PDSA(Plan–Do–Study–Act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