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地兒環境提案競賽的各組老師,正帶著孩子執行愛地球任務,師生一起探索水資源,認識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議題。因此在十月底,我們辦理了一場給老師的環境充電講座,與國際水利環境學院的張錫塒老師交流,從知識吸收到行動分享,度過了充實又愛地球的下午!來看看錫塒老師分享了哪些知識吧。
我們不能一直活在水龍頭打開就有水的世界
水對我們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呢?雖然人體水分在男性、女性、小孩的體內含量占比都不同(約占比50%-75%),但是不可否認的,水能夠維持人體正常運作,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物質。除此之外,水在我們生長的這片土地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地球表面約有71%被水覆蓋,但是這71%中能「讓我們利用、容易取得的淡水」有多少呢?答案是—0.000012%,我們也可以這樣比喻,來了解水資源的珍貴:依照比例,假如地球上有一千萬滴水,其中只有一滴是我們可以利用的!
而談到水資源,相信全台對於今年上半年的分區限水還感到心有餘悸,根據水利署統計,2020年台灣每人每日平均生活用水量為289公升,約相當600cc的寶特瓶裝水每天使用480罐!不過台灣缺水除了國人水的用量每年越來越多之外,也存在先天的環境問題:地勢高聳、河川短小流急,不易留住雨水,再加上人口稠密、用水習慣,可說是相當具缺水危機的國家。更值得反思的是,今年經歷了缺水到淹水,短短幾個月旱澇齊至,讓我們也發現氣候變遷是急需面對的問題。
雖然在認識水資源後,發現我們的處境岌岌可危,但充滿希望的是,根據《2021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》指出,全世界的水只要我們有效地使用和管理,是足夠全人類使用的。因此,讓我們從此刻開始,把對土地的關心與熱愛,化為行動吧!
想要拯救水資源危機,我們可以從哪些面向切入呢?
今年的愛地兒競賽,師生將一起腦力激盪,發想拯救水資源危機的創意IDEA。錫塒老師當天也分享了《2021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》的內容,給師生一些可以發想的靈感:
- 河流上游:水土保持
- 河流中游:建立溢流旁路以減少下游溢流
- 高海拔山坡:跨坡種植作物以減少侵蝕並增加滲透
- 低海拔緩坡:提供河岸緩衝帶以維持水質並減少侵蝕
- 天然濕地:保護和恢復濕地
- 河口及河岸:保護和恢復紅樹林、沿海濕地和沙丘
- 海岸:保護海岸、恢復珊瑚礁和棲息地
- 社區:節約用水、集水
- 人工濕地:淨化廢水並緩解洪水
- 河岸綠地、城市綠地:提供滲透和生物保留
- 城市街道:利用城市徑流(透水路面)改善過濾
- 屋頂:用綠色屋頂收集雨水
- 河岸、平原:將河流連接到平原及含水層
- 丘陵:恢復森林景觀以減少洪水影響,穩定斜坡並提供清潔水
“We use nature because it is valuable , but we lose it because it is free.”—Pavan Sukhdev(印度環境經濟學家)
整個下午,我們從環境的理解與認識出發,喚起了環境守護意識,錫塒老師也用「互動與結果」,呼籲大家拯救水資源:「互動-從教育、保育到復育;結果-從愛護(課程化)、保護(社團化)到守護(社區化)」,只要我們對環境有多一分認識,土地就會多一分守護的力量。經過這場精彩的講座,老師們~讓我們不只是了解,更實際動身擴散愛地球理念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