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桃園市110 年度教學卓越獎」結果今(10)日出爐!社子國小首次參賽即獲得「銅桃獎」。新屋區社子國小雖然是一所僅有43名學生的偏鄉小學,但豐富的在地生態與特色,讓孩子從小就能在多元課程中學習與成長。黑松教育基金會導入環境教育資源,與學校緊密合作,結合108課綱將學校原有的農事體驗及種稻活動深化為校本課程,打造生態特色學校,讓社子國小在一片金黃稻田中綻放出教育的曙光!
社子國小賴美娟校長表示:「很高興社子國小獲得肯定,整個方案結合環境教育對土地的關懷與在地特色的發展,提升了孩子們的學習力,讓師生及社區居民認同自己的家鄉、疼惜我們的土地。」
黑松教育基金會導入環教資源 翻轉偏鄉小校的困境
被稻田環繞在中央的社子國小,是一所只有43位學生的迷你偏遠小校,且因位處於農村及面臨少子化的衝擊,擴大城鄉人口的差距,讓學校面臨極大的壓力和挑戰。因此,社子國小開始盤點學校資源,希望透過課程翻轉學校,提升孩子系統思考、創新應變的能力,並建構對環境友善的態度,培養對在地文化的情感。黑松教育基金會看見了社子的在地特色,自104年開始陪伴學校共同發展環境教育,並導入聯合國Eco-Schools生態學校模式,結合當地生態特色,打造具有環境教育特色之學校。社子國小於108年也順利摘下「臺美生態學校」最高榮譽綠旗認證。
因應108課綱,學校需發展出在地的校本課程,基金會在109年推廣「黑松尋。耕課程計畫」,與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林志成教授合作,每月到校輔導,帶領全校教師共同討論課程,系統性的發展課程架構及教學模式。另外,也引進跨域資源,邀請金曲獎客家歌手曾仲瑋到校,結合當地客家米食文化,製作《割禾》、《挨粄歌》等歌曲,將錄音室搬進校園,讓學生參與錄製、混音、MV拍攝等,給予孩子多樣化的學習。
在地文化特色「稻田生態」、「客家米食」 貫穿全年級課程
此次社子國小參賽課程方案「ECO綠社子,LIFE樂創價」,依照不同年級設計教材,包括利用在地資源讓孩童充分了解種稻產業,並直接參與體驗式學習;以及從在地米食文化,培養孩童對客家文化的認同等等。社子國小雖然小,但不論是資深或年輕教師,都齊心為了偏鄉的孩子而努力,藉由發展以在地文化為主軸的特色課程,成為環境教育特色小學,找到偏鄉學校永續發展的新契機。
在種稻達人曾德波先生的協助下,社子的學生每年都能踏進田間,參與插秧、施肥及割稻的農作課程,並完整記錄稻子的生長過程。在種稻期間,學生擔任「稻田生態研究員」,探究稻田的生態,在田間尋找福壽螺蹤跡,分組討論研究外來物種的威脅,並進行專題報告,讓學生樂於分享與交流,將學習到的知識落實在生活之中。豐富的課程內容讓學生紛紛表示:「學到的知識很多,我覺得很棒很溫馨」、「在稻米課程中體會農夫的辛苦,學校課程好有趣」。
此外,社子國小也以「客家米食文化」作為課程設計主題,除了讓學生更了解家鄉特色外,也能體會家中務農家長耕種的辛勞。因位處客家地區,製作客家米食就是課程其中一項特色,學生能夠利用學長姐種的米,動手實作三角飯糰,以及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完成創意湯圓、學會運用杵臼舂出粢粑、結合校園內的植物製作出美味的艾草粄及客家粽等等,充分了解客家米食文化的意涵。
黑松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斌堂表示:「社子國小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與深懷熱忱的專業教師,具有成為森林小學的潛力,希望透過黑松的資源挹注,能讓更多孩子一起享受這片金黃稻田的美好。我相信教育的力量,能為這片土地帶來更多的改變。」